让身体更容易怀孕的10大法宝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0/8/15 来源:中国育婴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除了年龄我们的卵巢功能、子宫环境、生活习惯、压力指数都关系到我们的孕力几何如果懂得维护的方法即便到了40岁我们丰饶的身体一样可以拥有健康的孕力。

  1、享受性运动——年轻2.5 岁

  调查发现,保持规律性爱女人的身体年龄比早早戒掉这一口儿的女人年轻2.5 岁。除了更热爱生活,规律的高潮体验能增加阴道和子宫颈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以充当精子的护驾使者和开路先锋,减弱阴道内的酸性环境,使精子容易存活。而且,性兴奋时,宫颈口也会为精子打开方便之门,利于精子进入而使受孕成为可能。

  2、维持健康体重——太胖太瘦都是过

  有运动习惯的女人少有超重,而体重也与女人的孕力有关。专家发现了两个极端——太重或者太轻的人都不容易怀孕。原因是体重过低会造成脑下垂体分泌促滤泡素及促黄体素不足,使卵巢减少卵子的生产,渐渐引发慢性不排卵及不孕症。而体重过重则会造成体内雄性素增加,导致多囊性卵巢症及多毛症,进一步导致慢性不排卵及不孕症。

  3、吃素虽好——但最好不是全素

  德国专家将参加试验的女性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除了吃少量乳酪和牛奶外,其他食物全部是素食;而另外一组则正常进食。在为期6 周的减肥计划结束后,研究者发现,两组试验者的体重都下降了同等幅度,并且在运动量相同的的条件下,吃全素的减肥女性中有78%的人出现了停止排卵的生理现象,而且几乎全组人的月经周期都比正常时间短。但是在正常饮食的一组中,67%的女性排卵正常,月经周期也没有明显变化。

  4、补充维生素E——给卵巢加油

  美容院用精油保养卵巢,但抹在皮肤上的精油是无法穿过皮肤、肌肉、腹腔等等到达深埋在体内的卵巢的。更好的保养卵巢的方式是增加食用油的摄入。因为各种食用油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动物实验发现,适当补充维生素E 可以推迟性腺萎缩的进程,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维生素E 的每日摄入量为150-300毫克即可。

  5、少穿紧身衣——以防子宫内膜异位

  英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紧身衫裤在子宫及输卵管的四周围产生极大压力,当除去紧身衣服时,对输卵管的压力会减弱,但比较厚的子宫却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压力差使得子宫内膜细胞离开子宫进入卵巢, 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英国官方统计,目前英国约有10%~ 15%的育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异位,而穿着宽松纱丽的印度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就较少。

  6、规律运动——孕力需要运动力

  别要么不动,一动就恨不能把自己累到七窍生烟。专家说运动是细水常流的功课,长期久坐会导致淋巴或血行性栓塞,使输卵管不通。

  建议无限推迟孕育计划的女人更应保持每天30 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或者至少,每40 分钟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例如下班后的散步、游泳、瑜伽等都能有效改善因久坐造成的循环障碍。让你的孕力保持在良好状态。

  7、少穿高跟鞋——将健康风险降到最低

  不是为了做妈妈就放弃了做窈窕美女的机会。在PARTY 和职场外交场合还是需要高跟鞋的配合的。但专家提醒,长时间穿着过高的高跟鞋由于会让身体倾斜,从而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减小,骨盆也随之倾斜。时间一长,不但会让骨盆腔位移,还容易引起子宫位前倾,增加不孕发生的几率。所以,还是多备几双舒适的平底鞋吧。

  8、好好避孕——保护好自己的孕资源

  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因为频繁意外怀孕后的反复流产是对孕力最大的透支。专家说,钳刮子宫内膜,使子宫壁变薄,内膜越来越少,甚至因为刮宫过重,累及部分子宫膜的基底层,使受精卵很难着床。其次,堕胎术后易感染,引起妇科炎症,进而影响精子的活动力和生存时间,一样降低孕力。

  9、拒绝经期性生活——不让身体在最脆弱的时候受伤

  关于经期是否可以做爱的争论仍在进行中。但如果你很在意自己的孕力的话,就不要冒险。专家发现,经期生殖道黏膜处于损伤状态,如果做爱,就会为精子及其抗原进入血液,精子与免疫细胞接触大开方便之门,容易产生ASAb 抗体。一旦产生了这种抗体,就会让射入体内的精子凝集,失去活动力,也就无法成功受孕。在原因不明的女性不孕者中,约有80%的人在血清检查中发现了 ASAb 抗体。

  10、减少阴道冲洗——过犹不及

  专家认为,阴道冲洗不能太频繁进行,需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频繁的冲洗会破坏阴道内环境平衡。调查发现,常用冲洗器具冲洗者,发生宫外孕的危险性是从来不做阴道冲洗者的 3-4倍。另外,阴道冲洗还有可能会成为输卵管炎、盆腔炎的诱因。所以,患妇科炎症请及时就诊。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00815/301989.html

责任编辑:duyanan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