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产假抑郁亲身经历
- 2010/9/7 来源:39健康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据统计,50~70%的产妇产后都会经历一段“蓝色” 忧郁期,其中抑郁程度较重,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的称为“产后抑郁”。按照国际精神类疾病诊断标准,产后6周之内出现的抑郁可以诊断为产后抑郁,因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妈妈乌托邦
展开想象的翅膀,没有产假抑郁的社会该是怎样的呢
1。男人强制性休产假
日本太田市的新规定:爸爸在小孩出生第一年中,有40天带薪假期,必须分期休完产假。返回工作后,他们还要递交一份述职报告,讲述自己的育儿心得。
在中国,很多男人会觉得,为工作加班加点,很正常,在家抱孩子,很奇怪。可是对女人来说,保姆帮着带小孩和老公帮着带小孩是完全不同的。
2。医生把产后抑郁,或者是产假抑郁列入诊断
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重要。累的?当妈还能不累?抑郁?甚至想自杀?哦,那是你的激素出了毛病!如果医生和媒体都能大力宣传:注意啊!抑郁不是光发生在产后!产假期间,甚至产假后都有可能!那么,大家可能会更关注吧
3。挣年薪一百万一家加拿大人力资源网站公司计算,按一位全职母亲照顾两个学龄前子女,北美人力市场薪资标准计算,年薪共达16。4万元。许多主妇回应,终于有人把她们的付出换算为数据,让全职母亲的辛劳获得实质肯定。如果整个社会,家庭,包括妈妈自己,认为带孩子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妈妈的劲头就会增加很多。
4。良好的社会服务系统
如果有良好的社会服务系统,那么选择去工作的妈妈可以把孩子交给专业人员,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上班;而选择带孩子的妈妈也可以待在家里,同样受到社会尊重,该有多么好。
让我们的产假,过得好些,再好些
这样的乌托邦,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不过,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产假,过得好些,再好些。
1。争取伴侣参与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怀孕时,我学着《老友记》里的瑞秋,对老公说,“你愿意参与多少就参与多少。”事后证明,瑞秋与我,此举纯属傻牛傻牛。
我相信大多数爸爸还是爱妈妈爱宝宝的,主要是妈妈没有给爸爸机会参与,爸爸不理解带小孩的辛苦。这不但加重妈妈的负担,对爸爸也并不公平,错过了许多亲眼看见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刻。
2。寻求支持
因为对带小孩的辛苦估计不足,我妈提出过来照顾我几个月,被我一口回绝了。虽然请了阿姨,还是以自己带为主,只要缓过口气来,我就把小孩要回自己带。
多年来,我努力做一个独立能干的女人。我一直相信,妈妈是最适合照顾小孩的人选。另外,亲自带小孩对培养妈妈的自信也很重要。这原是不错的,可试得太努力,不留一些余力,就会事与愿违。
后来还是一点一点地把小孩交出去了,开始是累到迫不得已,后来却是主动的了。我发现,如果自己筋疲力尽,不如让别人换换手。当精力恢复时,带宝宝一小时就是有质量的一个小时。
3。和妈妈朋友交流
和别的妈妈谈宝宝是世界上最有滋有味的事。如果身边没有妈妈朋友,在育儿网站里潜水和灌水也很开心。你会惊喜地发现,居然有人和你一样,一边喝咖啡一边津津有味地谈宝宝的拉屎问题。
4。母乳喂养据说哺乳时身体会分泌小量的镇定剂,让妈妈和宝宝感觉平静愉快。我再狼狈再兵荒马乱的时候,抱起宝宝喂奶我就觉得塌实。宝宝也一样,一吃奶就能安静下来。而且,夜里喂奶也比较方便。母乳喂养的小孩不容易生病,这也很让人省心。当然母乳喂养也有母乳喂养的问题,乳头皲裂,涨奶等等,可至今我仍觉得,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体验之一。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00907/30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