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宝宝防秋燥
- 2010/9/14 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秋燥临床上大致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类型。 温燥:症状为发热、咳嗽、口干、舌苔黄等。 凉燥:症状为发热、口干、恶寒、怕冷等。
脾胃有火
宝宝腹部胀饱,经常嗳气反胃,进食减少,口臭,或有腹痛、呕吐等症状。
肾肠有火
表现为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每隔数日解便一次;小便少而黄,混浊有味。
妈妈最关心的
这个季节妈妈希望宝宝不上火,需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母乳防上火
宝宝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充足的母乳量,因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和丰富的营养,不会让宝宝上火。
心平气和
气候干燥时,宝宝特别容易烦躁,这样更容易上火。所以妈妈平时应多带宝宝到户外走走,领略大自然带来的那份凉意,清除宝宝体内的燥火,避免宝宝哭闹也是预防上火的好办法。
辅食选择
人工喂养的宝宝,配方奶粉最好选择接近母乳成分的。
宝宝3个月后,可在奶粉中加入少量奶糕,并喂些果汁;如果宝宝出现便秘症状,妈妈可将奶粉冲稀些,同时增加糖量;即每100毫升牛奶加10克糖。
宝宝6个月后,妈妈可以煮胡萝卜粥、菜粥给宝宝吃,因为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增加。
1岁以后的宝宝可以适当地喝些蜂蜜水,预防便秘上火。
饮食调养远离秋燥上火
下面推荐几款简单实用的防秋燥食疗方,均有润燥化痰之功,主治燥痰咳嗽,久咳不止,痰少粘滞,咽干口燥。妈妈们不妨试一试:
1、川贝母10g,鸭梨(雪梨)1个,冰糖10g。将梨洗净,靠柄部横切断,挖去核,装入贝母末,再把梨上部拼对好,木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入冰糖和水少许,隔水蒸约40分钟。吃梨喝汤,1日2次。
2、秋梨(去皮、核 ),鲜藕(去节)各等量,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挤取汁,频饮代茶。 3、川贝母10g,米汤500ml,冰糖30g。川贝母研末,与冰糖一起入米汤内,隔水炖15分钟,调匀,于早、晚温服。
4、白皮大萝卜1个,蜂蜜60g。将萝卜洗净,挖空中心,装入蜂蜜,置入碗中,加水适量蒸熟,分次饮汁食下。
5、精瘦猪肉500g,切块,板栗250g,去皮,加食盐、姜、豆豉少许,红烧,熟烂即可。分顿佐餐食用。
6、芡实、薏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g,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再加入淘净的大米150g,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00914/30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