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调理长期低热宝宝
- 2011/4/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小儿体温若口表在37。5℃-38℃之间长达2周以上,可认为是长期低热。长期低热会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并使消化液减少,消化酶活力减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负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质分解增多。此时,患儿容易出现虚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状况。因此,对小儿长期低热一定要寻根究底,及时调治。一旦小儿出现长期低热,身为父母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
正确对待长期低热
建议父母在带患儿就诊前应详细记录小儿的体温,一般每4-6小时记录一次体温,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觉时各测一次,并持续记录1周以上。
此外,父母还应观察小儿低热外伴随的其他症状,如食欲改变,有无乏力、盗汗、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咳嗽、尿频、尿痛、关节疼痛、便秘、神萎等等。要督促低热患儿多注意休息,为其营造安静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低热小儿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饮食以营养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为主,不吃油腻食品。以下是不同低热类型的调理方案,供家长参考。
1、伤食低热
可用调理脾胃、消称除滞法。常用中药有胡黄连、山楂、槟榔、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白术、山药等。
2、暑热症
可用清热养阴消暑法,常用中药有水牛角、芦根、藿香、玄参、地骨皮等。
3、病后低热
可用调气补虚、养阴退热法,常用中药有太子参、白术、黄芪、葛根、黄芩、知母等。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10415/361477.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