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胎教是孕期最好的胎教方法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24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在绿色的森林中呼吸新鲜空气,与胎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自然胎教是最好的胎教法之一。除了流产危险性高的孕早期和临产前夕,孕妇应尽量多接触大自然。孕妇各阶段如何胎教?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无害的自然胎教。

  在绿色的森林中呼吸新鲜空气,与胎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自然胎教是最好的胎教法之一。除了流产危险性高的孕早期和临产前夕,孕妇应尽量多接触大自然。孕妇各阶段如何胎教?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无害的自然胎教。

  自然胎教的原则

  为了促进胎儿的感官发育,妈妈应多接受满足五感的良性刺激。妈妈与胎儿一起饱览美丽的自然风光,倾听鸟鸣声、流水声等大自然的旋律,对胎儿的感官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含氧量充足的空气对胎儿脑部发育也很有好处。

   在哪里都可以进行胎谈,但在大自然中和胎儿进行对话能带来更多灵感。爸爸妈妈向胎儿描述眼前的自然景物,就是自然胎教的特色之处。

   在自然环境中孕妇可以增加些行走距离。肘孕妇来说,散步是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孕妇的肺活量和体内供氧量,还能为胎儿提供更多的优质氧气。同时加速孕妇血液循环,缓解腰腿疼痛,并控制体重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环境中散步还会令分娩更加顺利。

   ◎ 孕早期,轻松地散步

   孕早期时孕妇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起严重的情绪波动。孕妇感到抑郁不安的时候可以到附近的公园中散步,以缓解心中的压力。

  ●散步|散步是所有孕妇都能做到的一种自然胎教。孕早期时孕妇情绪不稳定,外出散步会比坐在家中获得2~3倍的氧气,对转换心情、加快血液循环也都有好处。散步时孕妇的子宫会出现轻微的宫缩,这种规律性的轻微宫缩对胎儿是一种良性刺激,有益于胎儿的感官发育。 在绿色的森林中呼吸新鲜空气,与胎儿进行情感交流的自然胎教是最好的胎教法之一。除了流产危险性高的孕早期和临产前夕,孕妇应尽量多接触大自然。孕妇各阶段如何胎教?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无害的自然胎教。

  最好的散步时间是在胎儿比较稳定的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但要避免在强烈的时候出门。孕早期散步时可以先放松地走10分钟,等习惯后再逐渐延长散步时间。行走速度以每分钟60米为宜,散步时进行腹式呼吸可为胎儿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一边散步一边与胎儿谈话效果更好。行走在大自然中更容易迸发出灵感和活题。妈妈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自然景物及感受详细地说给胎儿听。

  ◎孕中期,进行森林浴为胎儿供氧

   胎儿通过胎盘从妈妈体内获取营养和氧气。脑部是体内对氧气供给最敏感的器官。孕中期时大脑快速发育,为胎儿供给充足氧气对大脑发育十分有利,培育出聪明宝宝的可能性也更高。

  在树木茂盛的树林中散步会使头脑更加清醒,心情更为愉快。树木中散发出的杀菌素还可以过滤体内杂质,使血液变得更加干净。森林浴胎教的重点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充分放松。孕中期时胎盘已成形,妈妈的身体也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可外出到树木繁茂的公园或野外散步,为胎儿提供优质的氧气。

  ● 森林浴|保持良好心态,散步或坐在树阴下休息。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以1个小时为宜。还要注意呼吸方法以提高吸氧效率。腹式呼吸为胎儿供氧的效果更好。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吸人的氧气量更多。每次呼吸以3秒钟为宜,但要避免腹部过于用力,以免造成头痛。

  ◎ 孕晚期,进行刺激五感的风浴

  自然胎教对刺激胎儿五感、促进智能发育都有很好的作用。收听包含自然界声音的音乐是比较方便的自然胎教方式。但过了孕中期以后,和人为的声音相比,让胎儿听听自然界中真实的鸟鸣声、流水声、风声等声音可更加有效地刺激五感发育。

  ●风浴|风浴就是像用风洗澡一样,全身心地感受风。风浴是帮助胎儿大脑发育的一种胎教法,能够为孕妇和胎儿提供大量的优质氧气。让皮肤感受风还能增加皮肤弹性,利于皮肤的呼吸、代谢、体温调控等功能,使体液变得更干净,对孕妇很有好处。平时容易感冒的人经常进行风浴可以提高对病菌的抵抗力,而且即使不到野外去也能进行风浴。

  方法|打开窗户充分换气,条件允许的话就不要穿衣服,准备一些厚毯子或被子。脱掉衣服后盖上被子安静休息1分钟。然后掀开被子进行20秒的头部按摩,再盖上被子安静休息1分钟。1分钟后掀开被子,按摩脖子和肩部30秒,休息1分钟后再按摩腰部和腿部40秒。根据孕妇的身体状态,还可以按摩身体其他的僵硬部位。

推荐阅读:

孕期出血保胎成功要防胎儿畸形

孕期爸爸多胎教让孩子熟悉你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30124/891134.html

责任编辑:liuwei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