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征兆提前知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7/29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随着胎儿发育成熟和分娩期逐渐接近,母体的精神状态、全身状况、生殖器官及骨盆部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排出胎儿及哺育胎儿的需要。

   随着胎儿发育成熟和分娩期逐渐接近,母体的精神状态、全身状况、生殖器官及骨盆部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排出胎儿及哺育胎儿的需要。

  分娩前的先兆症状

  1、孕妇腹部轻松感:初孕妇在临产前1-2周,由于胎儿先露出头部下降进入骨盆,子宫底部降低,常感上腹部较前舒适,呼吸较轻快,食量增多。

  但由于先露出头部下降压迫盆腔膀胱、直肠等组织,常感下腹坠胀,小便频、腰酸等。

  2、假阵缩。孕妇在分娩前1-2周,常有不规律的子宫收缩,与临产后的宫缩相比有如下特点: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宫缩只引起轻微胀痛且局限于下腹部,宫颈口不随其扩张,小量镇静剂即能抑制这种“假阵缩”。

  3、见红:在分娩前24-48小时,阴道会流出一些混有血的粘液,即见红。是由于子宫下段与子宫颈发生扩张,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发生分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子宫颈里的粘液混合而形成带血的粘液性分泌物,为临产前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若阴道出血量较多,超过月经量,不应认为是分娩先兆,而要想到有无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疾病。

  4、腹部有规律的阵痛:一般疼痛持续30秒,间隔10分钟。以后疼痛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缩短,称为规律阵痛。

  5、破水:阴道流出羊水,俗称“破水”。因为子宫强而有力的收缩,子宫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子宫口开大,胎儿头部下降,引起胎膜破裂,从孕妇的阴道流出羊水,这时离胎儿降生已经不远了。

  6、子宫底下降:初产妇到了临产前两周左右,子宫底会下降,这时孕妇会觉得上腹部轻松起来,呼吸会变得比前一阵子舒畅,胃部受压的不适感觉减轻了许多,饭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

  7、下腹部有受压迫的一种感觉:由于胎儿下降,分娩时即将先露出的部分,已经降到骨盆入口处,因此出现下腹部坠胀,并且出现压迫膀胱的现象。这时你会感到腰酸腿痛,走路不方便,出现尿频。

  随着胎儿发育成熟和分娩期逐渐接近,母体的精神状态、全身状况、生殖器官及骨盆部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排出胎儿及哺育胎儿的需要。做好孕前准备对多数孕妇来讲,从老人、长者、同事、朋友以及邻居那里都会听到,有时家里的亲人也会代为做好准备。

  准备越充分,越周密,越有利于分娩或母婴生活。但除了那些已经成为经验之谈的所谓"硬件"准备工作外,还应做好如下"软件"准备工作:

  1)应该什么时候给医生打电话

  2)医生和护士下班后如何能找到他们

  3)是先给医生打电话还是直接去医院

  4)家离医院有多远

  5)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医院

  6)是否有人时刻守护在孕妇身边

  7)在上下班时间交通拥挤时,从家大约需多长时间到达医院

  8)最好预先演练一下去医院的路程和时间

  9)寻找一条备用的路,以便当第一条路堵塞时能有另外一条路供选择,尽快到达医院

  10)是否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好,请人帮助照顾孩子、宠物和料理家务

  11)工作的事情是否安排好了,应该让上司和同事知道你的预产期。

  真假分娩的辨别

  有的产妇会时而出现分娩的假象,或子宫无规律的收缩。一般来讲,真假分娩是难以辨别的。通常假分娩宫缩无规律,且宫缩程度不如真分娩剧烈。辨别的办法是检查阴道,看子宫颈的变化。还有就是进行宫缩计时,计算连续两次开始宫缩间的时间间隔,持续记录一小时。

  下面列出真假分娩之间的差别。

  宫缩时间

  假分娩:无规律,时间间隔不会越来越小真分娩:有固定的时间间隔,随着时间的推移,间隔越来越小,每次宫缩约持续30~70秒宫缩强度假分娩:通常比较弱,不会越来越强。有时会增强,但然后又会转弱。

  真分娩:宫缩强度稳定增加。宫缩疼痛部位假分娩:通常只在前方疼痛真分娩:先从后背开始疼痛,而后转移至前方。

  运动后的反应

  假分娩:产妇行走或休息片刻后,有时甚至换一下体位后都会停止宫缩。

  真分娩:不管如何运动,宫缩照常进行。

  若出现下列情况,请马上去医院或请医生:

  1)即便在没有发生宫缩的情况下,羊膜破裂,羊水流出。

  2)阴道流出的是血,而非血样黏液。

  3)宫缩稳定而持续的加剧。

  4)产妇感觉胎儿活动减少。

推荐阅读:

话说水中分娩

无痛分娩

凯特王妃分娩前食谱大曝光

三种运动让你无痛分娩

水中分娩注意事项

自然分娩三步曲

孕期吃什么对分娩和产后哺乳好

吃什么对分娩和产后哺乳好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30729/967687.html

责任编辑:游游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