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不得不说的事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8/3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剖腹产不得不说的事

  剖腹产,不得己而为之

  虽然你有理由自己选择生产方式,但如果你具备自己生宝宝的条件,还是自然分娩最好,因为剖腹产只是一个医学上的补救措施。如果你没有碰上骨盆畸形、胎儿臀位、前置胎盘、高龄初产妇(35岁以上)、巨大儿等不幸状况,剖腹产就不是最佳选择。

  如何选择良辰吉日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正所谓瓜熟蒂落。安全对你和宝宝来说最为重要,不要因为喜欢某个日子,而提前十几天让宝宝来到世上。最好的方法是在你做最后一次产检时,就要再次和医生确认是否可以自己生,如果不能的话一定要问清什么时候到医院最合适。如果你没有胎盘钙化等棘手问题,那么越接近预产期就越好。

  有些原本准备自然分娩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这时也可能最终采用剖腹产。

  手术过程全了解

  术前一天

  1. 测量体温、血压、身高、体重、尿液及抽血检验。

  2. 完成病历问诊,填写同意书(包括手术及麻醉同意书)、核对身份、安排胎儿监视器装置(为了解胎儿心跳和母亲子宫收缩之情况)。

  3. 晚上洗个澡,以利于第二天备皮。

  手术当天

  1. 禁食。需禁食(包括水)8小时,以免麻醉后引起呕吐不适,造成吸入性肺炎。

  2. 不要戴的都不戴。手术前不能佩戴饰物,因此饰物最好放在家里,不要涂指甲油,因为你的指甲油颜色可能会误导医生,影响对你的缺氧、出血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佩戴活动假牙及隐形眼镜(为避免麻醉后误吞之危险及视力受到影响)。

  3. 备皮和放尿管。备皮就是指剃除体毛,范围是乳房下沿着腋中线至大腿上段及会阴部,目的是为避免毛发上的细菌掉落到已切开的伤口,造成看护不方便;而放置尿管是为避免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造成小便失禁或术后无法解尿之不便,同时亦作为术后排出尿量监测之用。

  推进手术室

  1. 打点滴。建立一条静脉点滴管道是必要的,可用来补充体液电解质及方便给药。因此,准爸妈们应与医护人员妥善地配合,以降低生产时之危险性。

  2. 麻醉可能会让你尴尬。进入手术室后,你可能只穿件宽大的上衣,下身光着躺在一张极其窄小的手术床上。虽然在产科可能都是女医生,但麻醉科却可能有很多男医生。这时你不要多想,行医是他们的职业。麻醉师要求你侧身躺着,把身体弯成大虾状,在你的腰处扎一针。你会感到有些凉和针扎的疼痛。随后医生让你躺平,在你的胸处放个隔板,使你看不到腹部的一切操作。此时你的头脑清醒,而不会昏睡过去。

  手术进行时

  医生会用针样的东西轻扎你的腹部皮肤,确认你是否有痛感,当你感觉不到疼痛后,手术开始了。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直至最后取出胎儿和胎盘。

  有时医生为了帮助宝宝娩出,会用手掌压迫你的肚子。在手术中可根据情况和医生说说话,有助于你放松情绪。有任何不适,也可以对医生说出来。在往出掏婴儿时,你会有被拉、抻的不适感,但这只是瞬间。婴儿取出后,有些人在忙着为婴儿清洁,而医生还在进行手术的缝合。现代的缝合技术不需要拆线,手术中使用的都是可吸收的缝合线。

  术后:疼啊

  不要认为逃过分娩之痛,你就不会被疼痛折磨了,当手术的麻醉药作用过后,你会感觉到宫缩及刀口带来的双重的疼痛,它们甚至会比分娩还痛哦。幸亏现在有了止痛泵来缓解疼痛。护士会教你怎么使用这种装置,一般使用两天。止痛泵会按时间自动将药注入你的身体(与静脉相连)。如果你感觉疼痛加重,也可多加一些药量。

  花费:如果无特殊情况,剖腹产在术后5~7天出院,总的花费在公立医院一般为4000~5000元左右。病房一般为三人间。如果选择住特需病房,花费在万元左右。私立医院价格较高,收费差距也较大,3万~10万不等。

  横切?竖切?

  虽然竖切口是大家都不愿看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竖切口能让医生有更大的工作空间。当婴儿较大、处于横位、存在因为以前剖宫产造成的粘连和疤痕问题,或者婴儿必须立刻娩出时,需采用这种切口。

  竖切口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切口的疤痕牢固性最差,愈合最慢。如果进行过该种切口,你不可能再有机会尝试阴道分娩。横切口又叫美容切口。因为这种切口不在子宫收缩的部位,形成的疤痕最牢固,子宫破裂的危险最小,术后粘连也最少。这种切口同时也较小,愈合会更快些。再次妊娠还可尝试自然分娩。

推荐阅读:

排卵后同房

怀孕后口气重是怎么回事

胎儿入盆后多久才能分娩

多沟通多倾诉远离产后抑郁症

化解产后抑郁营养五妙方

产后抑郁症两大调理方案

年龄越大越易产后抑郁

立秋后坐月子注意事项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30831/974914.html

责任编辑:游游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