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错误喂养观念大盘点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11/2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教养孩子应该尽量避免溺爱,否则容易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这的确是个非常理性的育儿原则,但生病的孩子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之下,应该得到特殊的对待:

3、从医学角度讲,生病孩子的康复过程中,良好的情绪扮演着“助力器”的角色,如果这一点得不到保证,孩子的康复可能会被笼罩的复兴情绪拖延的更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病孩子的情绪排解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适当的妥协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好心情,加速康复的进程。

从上述意义上说,孩子生病期间,父母适当的妥协是必要的,适当牺牲点原则不仅不会让孩子更难管,而且会让孩子更加信赖我们,并基于这种信任更加愿意接受我们的教养。

二、父母的“妥协”要有个底线父母

向病儿妥协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原则,而是应该适当设置“底线”。因为孩子在宣泄生理和心理痛苦的过程中,由于判断力的局限,尚不明白自己行为的界限,往往容易出现许多不利于康复的行为,比如,让她吃药,嫌苦不吃,为了宣泄烦躁情绪,光着脚在地上乱跑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他们设定一下行为的界限,这也是对他们的健康负责任的表现,遇到我们限制或强硬干预的孩子,或许会大哭大闹,但这种痛苦,是一种健康的痛苦,痛苦之后,他们会渐渐明白,有些规则,即使是生病等特殊的状态下,也是必须面对和遵守的,这是他们正常社会化的需要,也是健康成长的需要。

那么,这个妥协的“底线”应该如何设定在哪里呢?我认为,至少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生病孩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限制的:

1、 孩子的“娇气”行为影响到自身的康复时,比如,刚才提到拒绝吃药、拒绝穿衣服等等。

2、孩子的“娇气”行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安全隐患时。比如,玩火、拿尖锐物品乱戳乱刺、用小弹弓射击别人家的玻璃等等。

三、端正常态教养方式有助于减少“妥协”必要性孩子生病期间的异常行为,总是常态行为“变本加厉”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是病理状态下异常行为的基础。为了避免“水涨船高”,端正常态生活中孩子的教养方式很重要。一个经常接受规则教育、已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即使在生病期间,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异化到“面目全非”的程度,反之,一个平时就在溺爱中长大、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一旦生病,行为更容易不靠谱,而且,对于这类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平时对他们来说就没有多少约束力或威信,生病期间必要的“管教”也将更加困难。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31127/985832.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菊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