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对孩子倾述养他有多辛苦
- 2015/3/1 来源:搜狐母婴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金钱的富足和物质的富足其实完全不挂钩,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会教育孩子金钱的来之不易,而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这让我们将来会被局限在这样的状态中。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一些身价千万的父母,去趟香港给孩子带一堆上千块的童装,因为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喜欢的贴纸或摇摇车,却经常跟孩子较劲,给孩子制造匮乏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一些,容易变得欲壑难填,跑车名表攀比着买,也很难弥补童年的匮乏感。然后所有人都会感叹一句:就是父母太溺爱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费。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众人皆知,人类一个需求层次满足后自然向更高层进阶,这再自然不过的常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满足越沉溺越疯狂要求”的妄想,而且以此妄想为理论依据,时常跟孩子的需求较劲,就是不让孩子顺畅开心。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心穷之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出身穷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
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
诚意面对孩子需求,不跟孩子较劲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的心是那么纯净易满足。
小育在咨询中遇到一个全职妈妈的儿子4岁,内向胆小,见人从不打招呼,也不愿意跟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因为长期限制吃巧克力,儿子对巧克力呈现出成瘾般的痴迷。后来这位妈妈自省,决定彻底放开限制,去香港买了一旅行箱巧克力。孩子开始不敢相信,问妈妈这些都是给我的吗?妈妈确认说这都是给你的,你想怎么吃怎么吃。结果孩子一路主动跟出租车司机聊天,电梯里见人就招呼,主动分享,单纯快乐得像小麻雀。
一箱巧克力,就给孩子带来天堂般的快乐,充沛的能量流动。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是被父母充分的看见和回应。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得挺好: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你愿意给我10块,剩下8块都在说:我爱你。
童年长期的匮乏感,逐渐凝固成内心黑洞,真正欲壑难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成年后的黑洞依然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疗愈。若把最恶劣的想象投射给孩子,通过打压孩子欲求转嫁自己的匮乏痛苦,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则至少毁三代。
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哲学家大多出身富贵之家或者有贵族供养。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给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奢靡。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50301/1044046.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