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10/24 来源:搜狐母婴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我们形容读过书的人有这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书中的底蕴会发扬在人的气场之中;但从现在的学生身上却很难看出这样的气质,很多知识与能力看上去都很强的孩子,反而显得暮气沉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应试教育虽然培养了数量众多的学霸,但其中很少有转化成真正的大家。缺乏了内在驱动力的人,就如同无源之水,行而不远。
 
  在X女士的案例中,X女士用她老练的分析能力一次次帮助孩子做出了完美决定,帮助孩子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决定可能在知识和能力层面给她的孩子带来了帮助,但在气质层面上,这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
 
  缺乏平等的参与感,附翼于父母之下的孩子往往难以发展出自信、好奇和内在目标感。对这样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一剂温柔的慢性毒药。
 
  而与X女士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安徽淮北女孩董雪。董雪来自四线小城,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视野也没有资源为孩子提供帮助。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些能力和资源的缺位,导致董雪保持了近乎“放养”的原生态。
 
  她先天的好奇心、独立精神、主动性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没有这些宝贵的素质,她进不了哈佛。而我也想,如果她身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她还会被哈佛录取否?
 
  最后,我引用美国着名文理学院SarahLawrence College的一段话与各位分享:
 
  我们的目标是逐渐灌输一种终身的求知理念,培养敏捷思维、自信心和企业家精神,从而迎接全方位的个体发展、专业发展和创造性追求。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即便功利教育在所难免,家长们也要细心呵护孩子们宝贵的气质。默默地关心,仅给予必要的帮助,给予足够多的鼓励,必要时妈妈要懂得收藏自己的锋芒,就像当初您和初恋男友相处一样。
 
  愿天下的孩子们永远心怀好奇、自信和目标去探索人生之深度。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51024/1194219.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晶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