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祛除妊娠纹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3/1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妊娠纹通常在大概怀孕第六或第七个月时出现,是因为在妊娠期间激素增加,这些激素会吸引更多的水进入皮肤,胶原纤维之间联系会放松,这使妊娠纹更容易形成。

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温馨幸福美哒哒。突然发现美美的肚子上竟然开始“纵横交错”了,这可让爱美的孕妈咪变得好揪心。但是凡事“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前期防护,凉它再“调皮”也能在我们控制范围内。

一、妊娠纹的成长发展史

好好的身体为啥会长妊娠纹呢?这估计是很多孕妈咪纳闷的事。小编告诉你,孕期导致妊娠纹归结于两个因素,其中之一是由于怀孕皮肤拉伸,在这段时间皮肤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 第二个因素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涉及到妊娠期间激素增加,这些激素会吸引更多的水进入皮肤,胶原纤维之间联系会放松,这使妊娠纹更容易形成。

妊娠纹通常在大概怀孕第六或第七个月时出现,深色皮肤的女性往往有白纹,轻于周围的皮肤,妊娠纹发展模式有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1:早期会出现,粉红色的妊娠纹,会导致皮肤发痒。

阶段2:妊娠纹将逐渐扩大长度和宽度,颜色变为红色或紫色。

阶段3:一旦妊娠纹已经成熟,它们会失去原先的红/粉红色调,怀孕后的几个月里,他们将开始褪色,变成淡白色或银色,也可能会出现不规则形状。

大多数孕妈咪怀孕期间,都会在腹部出现妊娠纹,然而在她们的乳房、大腿、臀部、下背部也是常见的。最有可能出现在有大量脂肪存储的地方。在怀孕期间如何预防妊娠纹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打有准备之仗,让自己孕期也能美哒哒。

二、孕前期:提早预防妊娠纹

合理饮食是关键

孕早期因为孕妇子宫内膜有所变化,胎盘产生的激素的作用,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活力减少,导致食欲降低等现象,这个时候应该以少吃多餐、易消化、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刺激性强的食品。

增加皮肤弹性

在怀孕期间要摄取均衡的营养,改善皮肤的肤质,帮助皮肤增强弹性。

·吃些对皮肤内胶原纤维有利的食品,以增强皮肤弹性。

·控制糖分摄入,少吃色素含量高的食物。

·每天早晚喝两杯脱脂牛奶,吃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以此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正确的喝水习惯会为你的皮肤弹性计划提速。早上起床后,可先喝一大杯温矿泉水,它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使内脏进入工作状态;清晨,排出体内垃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常被便秘所困,不妨在水中加些盐。

·适度的运动或轻便的家务有助皮肤弹性恢复。对增加腰腹部、臀部、乳房、大腿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弹性效果明显。

三、孕后期:阻止妊娠纹扩散

妊娠纹是多多少少就会出现在孕妈咪身上的,所以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去阻止它产生,而是阻止它肆意蔓延,大范围疯长。

使用孕妇内衣以及托腹带

使用托腹带除了可以减轻孕妈咪腹部和腰部的重力负担外,也可减缓皮肤向外、向下过度延展拉扯,有效避免妊娠纹的生成。

控制体重的增长

在怀孕时体重增长的幅度上,每个月的体重增加不宜超过2公斤,整个怀孕过程中应控制在15公斤左右。如果体重增长过快,腹部的膨隆皮肤变薄变细,容易生成妊娠纹。

时刻监督

·准妈妈最好在家里买一台体重秤,每天起床后都测量一下体重,做一个曲线图,随时掌握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把好“入口”

饮食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三餐要有规律,多吃蔬菜和水果,吃饭切忌狼吞虎咽,吃得太快不仅会给胃增加负担而且不利消化。高脂肪、高糖分的东西要少吃,避免宵夜,少吃零食。

四、产后:淡化妊娠纹

适度的按摩

通过按摩来应对妊娠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不仅需要在孕期进行,产后也需要坚持去做,在按摩的同时可选择一些橄榄油、婴儿油等保持肌肤滋润,让按摩更容易进行,如果能配合使用专业的预防妊娠纹的按摩油,效果将更好。

·腹部:由肚脐开始,在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画圈,慢慢地由小到大,按摩腹部皮肤。

·大腿:由膝盖开始,从大腿后侧往上推向髋部。

·乳房:从乳沟处开始,用指腹由下往上、由内至外轻轻按摩,直到推近下巴、脖子为止。

每次按摩持续10―20分钟,每天做两次。到孕后期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

坚持外护有效淡化

外用护理产品的涂抹、按摩,虽不能彻底解决妊娠纹,但坚持使用也能起到淡化的作用。

祛妊娠纹产品或精油的使用、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肤的弹性和张力,淡化妊娠纹。腹部的按摩,以肚脐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画圈按摩,对腿部、胸部等地方也要有所顾及,建议采用由下往上、由内至外的按摩方式。

有的新妈妈认为,对付妊娠纹需要紧肤纤体,所以可以用些纤体类产品。但这类产品的目的是分解脂肪,并不能改善因皮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断裂而出现的妊娠纹。而且纤体产品大都含有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成分,反而不利于产后的新妈妈。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301/1269259.html

责任编辑:梁燕君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