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 新生儿破伤风该如何治疗?
- 2016/5/18 来源:领育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方式可以采用止痉、中和毒素、使用抗生素、营养护理等方式,可以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进行预防。
新生宝宝是比较柔弱的,容易生病。若是新生儿破伤风了该怎么办?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什么疾病呢?症状又要哪些呢?它的传播途径又有哪些呢?又该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能?
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病死率高。一般在宝宝出生后4-7天发病,故俗称“七日风”。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推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方式可以采用止痉、中和毒素、使用抗生素、营养护理等方式,可以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进行预防。主动免疫主要是采用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进行预防,被动免疫是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
潜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肌与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体温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复强直痉挛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继发感染所致,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数周后痊愈,否则因越发越频,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1、发病原因
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破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仅次于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约10-6mg/kg。
2、发病机制
(1)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破伤风梭菌出芽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随着毒素的释放,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溶解,破伤风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2)也可由肌肉神经结合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呈苦笑面容,腹背肌当痉挛较强后,形成角弓反张,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多汗等表现。 相关阅读:宝宝出生小心“七日风” 新生儿破伤风如何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破伤风的传播途径
1.通过广泛存在的破伤风芽孢杆菌传播
(1)分泌时卫生环境差
孕妇分娩时的环境卫生状态差,未对医疗器材彻底消毒,负责接生的医护人员双手未消毒,导致新生儿脐部细菌感染,被破伤风杆菌侵入。
(2)通过创口感染细菌
土壤中存在破伤风芽孢杆菌,新生儿会由于接触此类土壤或者其他物体感染破伤风杆菌,但此种患病途径相对较为罕见。在有创伤的情况下与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接触,若感染,潜伏期短至两小时,长达几个月乃至几年。
(3)其它
产道、耳道、拔牙、术后感染等。
2.易感人群易被感染
不会在人群间传播,若为易感人群,则普遍容易被感染,即使患病后痊愈也不能产生免疫力。
3.流行性强导致全球性传播
全球性流行病,散发出现,伴随明显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患病后死亡率高。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518/130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