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说“不”?怎么让宝宝听话
- 2016/5/23 来源:医知袋鼠公众号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仿佛昨天,你的孩子还是襁褓中那个除了吃睡还很听话的乖宝宝,转眼间, 他不仅能挣脱你的手去干你不让他做的事,甚至父母说什么他都说“不”,一旦不随他意,就开始大哭撒泼,甚至赖在地板上不起来……到底宝宝怎么了?(头痛)
宝宝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1岁半~3岁),这样的变化让家长们往往不知所措……
这些妈妈的心声和无助感,戳中你的痛点了吗?
为什么2岁左右的宝宝会这样?
1、孩子“造反”其实是成长的表现
婴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他来说,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到了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能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也意识到“我”的想法、愿望,可以和他人不同。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处世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所以,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反抗是正常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你的孩子特别淘气,也不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特别有问题。而是孩子享受成就感的一种方式,更是他们走向成熟、建立自信的重要过程。
2、宝宝难以适应爸妈的角色改变
小婴儿期的宝宝,大人是他们的照顾者。宝宝一哭,马上就有人给他喂奶,或是换尿片,或是抱起他安抚好久……所以小婴儿自然地以为自己是全宇宙最重要的人,而大人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的需要。到了宝宝两岁左右时,父母对宝宝不再是单纯的照顾,而是增加了很多教导。小宝宝开始意识到不是父母要听他的话,而是他自己要听父母的话了!这让小宝宝感到很失落,于是他发脾气了!所以美国人把两岁的孩子叫做“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
3、大人以自我为中心,未照顾到宝宝的感受
还有一种情况,是意见不同时,大人没有照顾到宝宝的感受,只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宝宝没有话语权,就会用另外一种偏激的方法来争取平等,以抗拒的方式来表示对大人意见不满。而种抗拒在大人看来,就是“叛逆”。所以,如果大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宝宝的感受,那么叛逆期反而会变长,甚至持续到幼儿园和小学都有可能。
家长如何应对宝宝的叛逆期?
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策略1:坚守原则
场景1:
孩子已经在游乐场玩了一个多小时,到饭点时,“咱们该走了吧?”“不!”“那再玩5分钟”,过了5分钟再问:“现在必须回家了!”“不!就不!”最后,演变成一场生拉硬拽和号啕大哭……
孩子为什么这样:这个阶段的孩子之所以很难遵守大人设定的活动安排,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不能预期未来,他们是典型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的状态。因此,当他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时,让他们转换活动往往会遇到强烈的抵抗。
袋鼠麻麻支招:这个事例当中的妈妈明明已经说了离开的时间,却未能果断地带孩子走,以致遭到孩子抵抗也束手无策。如果你已经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走,就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跟孩子讨价还价或无止境地讲道理。你要坚守原则,是就该说“是”,不是就该说“不是”。相反,如果你已经定好了时间,却无法坚持,那什么技巧都没有用!
场景2:
带孩子逛商场,本来是买别的东西,但路过玩具区时,孩子突然看见了一组积木非买不可,而类似的积木你已经买给他了,你说不行,他就开始大哭,甚至赖在地板生不起来,周围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你没办法,狠狠心,买了孩子想要的积木……
孩子为什么这样:也许孩子在家里发脾气我们还可以理智处理,但是在公共场合发脾气,在别人的目光之下,要保持理智、维持原则,就有点困难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让步,他就会学会在公共场合大闹来控制父母。
袋鼠麻麻支招:孩子当众大闹,绝对考验你的心理承受力:他人的目光有幸灾乐祸的,有怀疑你虐待孩子的,有认为一定是家长粗鲁的……对待这种目光,最好就是视而不见。
如果每次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都要买,那么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时,一定要让他知道“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要知道,孩子的过度要求基本是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养成的,著名心理学家张道龙说:“正是我们自己教会了孩子如何对付我们。”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不应迁就或粗暴拒绝,而应该用行动告诉他:不合理的要求,我不会满足你,只有你确实需要,我才会满足你。
策略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场景:
一位妈妈问:“我儿子两岁八个月了,一个月前我刚送他上半天制的幼儿园。在此之前,他不执拗,凡事有商有量;但这之后,他好像突然就叛逆起来,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东西的动作,“不”、“就不”时刻挂在他的嘴边。究竟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她突然性情大变,我该如何引导?“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其实,案例里这个孩子的反应看起来比较正常。反而父母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日面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命令、要求的态度和语气,甚至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行为?
袋鼠麻麻支招: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做选择题。比如,睡觉时,父母可给出的选择可以是:“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父母给出的选择其实是事先筛选过的,并且自己可以接受的。这样做,父母既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也不会令孩子感觉自己是被控制的,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如果孩子不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诉孩子,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你给出的选择,让孩子决定。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耐心、民主,经常会反复问孩子“好不好”、“行不行”?如:“我们现在出门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事实是,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回答:不好,不行。父母这么说只是给孩子提供了又一次说“不”的机会。更糟的是,这些父母还需花费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释、劝告、讲道理。他们其实已被孩子左右,并未起到很好地引导孩子行为的作用。
袋鼠麻麻有话说:
“叛逆期“是宝宝成长的必然阶段,但“可怕的两岁”并不可怕,只要你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并采取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相信你一定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且帮助孩子塑造一个良好性格!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523/131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