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生男孩8种说法 哪个更靠谱?
- 2016/7/29 来源:闻康亲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研究表明,婴儿的性别与父母的意愿无关,也不受父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且与生育年份无关。
对于生男生女的问题,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看孕妈特征就知道是生男孩还是女孩,那么,哪些特征表明孕妈咪肚子里怀的是男孩呢?下面,专家就为您一一搜罗。先大家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说法吧。
有助于生男孩的说法
说法一:记性好的怀孕妈咪更容易生男孩
加拿大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怀上男孩的孕妇,比那些怀女孩的孕妇更不容易健忘。
专家释疑:这个结果初步显示出,男性和女性胚胎对母体的认知力有影响,孕妇认知能力的差异与胚胎性别之间,存在着有关的“重要的未知因素”。
说法二:孕前准备时间越长越易生男孩
研究人员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男婴的出生率一直多于女婴。这是由于带Y染色体的精子体积更小、更灵活,因此更容易穿过宫颈黏液与卵子结合。而此前的研究曾经发现,女性宫颈黏液的黏度因人而异,黏度越高的人越不容易怀孕。
专家释疑:宫颈黏液黏度较高的女性虽然受孕困难,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带Y染色体的精子穿过宫颈与卵子结合的概率更高,所以生育男孩的几率更大。
说法三:丈夫在身边更易生男孩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有丈夫在身边陪伴的孕妇更容易生男孩。
研究发现,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那么母亲生男孩的几率比独居母亲高14%。
研究表明,婴儿的性别与父母的意愿无关,也不受父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且与生育年份无关。
肯尼亚的研究也表明,在一夫多妻制婚姻中,妻子生男孩的比例较低。不但如此,近30年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男婴比例骤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也是单身母亲出现的高峰期。科学界对这些现象一直迷惑不解。
专家释疑:这个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观点:生活方式会影响后代的性别。
说法四:孕前多吃谷类食物的孕妈咪更易生男孩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740名女性的饮食方式进行跟踪调查,要求她们提供怀孕前后每周的详细饮食情况,包括食物数量和营养成分,比如钾、VC、VE等。
研究发现,早餐以麦片和玉米片等谷物为主的女性,生男孩的比例远大于生女儿的比例。怀孕期间以高能早餐为主的女性中,59%的人生下男孩。而以非谷类早餐为主的女性,生下男孩的比例只有43%。
专家释疑: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饮食与胎儿性别存在着联系。所以,如果想决定生男生女,就要注意孕前饮食咯。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729/1388710.html
有助于生男孩的说法
说法一:记性好的怀孕妈咪更容易生男孩
加拿大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怀上男孩的孕妇,比那些怀女孩的孕妇更不容易健忘。
专家释疑:这个结果初步显示出,男性和女性胚胎对母体的认知力有影响,孕妇认知能力的差异与胚胎性别之间,存在着有关的“重要的未知因素”。
说法二:孕前准备时间越长越易生男孩
研究人员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男婴的出生率一直多于女婴。这是由于带Y染色体的精子体积更小、更灵活,因此更容易穿过宫颈黏液与卵子结合。而此前的研究曾经发现,女性宫颈黏液的黏度因人而异,黏度越高的人越不容易怀孕。
专家释疑:宫颈黏液黏度较高的女性虽然受孕困难,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带Y染色体的精子穿过宫颈与卵子结合的概率更高,所以生育男孩的几率更大。
说法三:丈夫在身边更易生男孩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有丈夫在身边陪伴的孕妇更容易生男孩。
研究发现,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那么母亲生男孩的几率比独居母亲高14%。
研究表明,婴儿的性别与父母的意愿无关,也不受父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且与生育年份无关。
肯尼亚的研究也表明,在一夫多妻制婚姻中,妻子生男孩的比例较低。不但如此,近30年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难以解释的男婴比例骤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也是单身母亲出现的高峰期。科学界对这些现象一直迷惑不解。
专家释疑:这个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观点:生活方式会影响后代的性别。
说法四:孕前多吃谷类食物的孕妈咪更易生男孩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对740名女性的饮食方式进行跟踪调查,要求她们提供怀孕前后每周的详细饮食情况,包括食物数量和营养成分,比如钾、VC、VE等。
研究发现,早餐以麦片和玉米片等谷物为主的女性,生男孩的比例远大于生女儿的比例。怀孕期间以高能早餐为主的女性中,59%的人生下男孩。而以非谷类早餐为主的女性,生下男孩的比例只有43%。
专家释疑: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饮食与胎儿性别存在着联系。所以,如果想决定生男生女,就要注意孕前饮食咯。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729/1388710.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