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9个月一定要注意情绪控制以免造成流产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8/31 来源:12钗女性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明显的下肢浮肿现象,这是由于怀孕后内分泌的改变,引起体内水钠滞留,妊娠子宫压迫盆腔到下肢的静脉,使下肢的血流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浮肿。

怀孕9个月注意事项,女性在怀孕9个月的时候已经进入孕晚期了,在生活中也要特别的注意,如果你还不知道要注意一些什么的话,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让你避免出现流产,死胎等事故的发生.

 腰痛:

在妊娠期几乎所有的妇女都会在不同时候发生腰痛。它常常发生于你的身体变臃肿时。你也可能在散步、弯腰、举重物,站立或过度运动后感到腰痛。要举东西和弯腰要特别注意。要做到姿势正确,举东西或弯腰时,要从膝盖做起,保持后背的挺直。 你可以用热敷、休息和止痛药,如,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tylenol)来治疗腰痛。特制的妊娠腹带可有支持腹部的作用。要控制好你的体重,参与一些轻微的运动,中游泳、散步和骑健骑机。当休息或睡觉的时候,要侧卧。

下肢水肿:

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明显的下肢浮肿现象,这是由于怀孕后内分泌的改变,引起体内水钠滞留,妊娠子宫压迫盆腔到下肢的静脉,使下肢的血流回流受阻,导致下肢浮肿。

面部黄褐斑:

妊娠期垂体促黑色素细胞激素的分泌增多,导致皮肤黑色素沉淀,有些孕妇面部会出现对称黄色斑块或斑点。 不用担心,妊娠斑会在分娩后自行消退,且无需治疗。

 睡眠: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有时睡眠比吃饭还重要。孕妇由于机体损耗极大,容易疲劳,就更需要充分的睡眠来保证。可以说,睡眠是孕妇天然的补药。一般说,孕妇每天最少应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应有1小时左右的午睡。晚间要注意提高睡眠的质量,睡得越深沉越好,如果夜间醒过几次,最好第二天早上晚起2小时左右。妊娠后孕妇不要熬夜工作或通宵打牌。睡眠不好会使孕妇心情烦躁、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影响胎儿的身心健康。母亲吸烟、酗酒、通宵打麻将等不良的行为方式,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严重时甚至使胎儿感到无法忍受,从而发生流产、死产等事故。

 散步:

散步可增进身心健康。在此期,孕妇的日常运动应以亲人陪伴散步为宜。可以到海边、公园或绿色的郊外散步和交谈。这样可以增强健康,避免临床分娩前的恐惧感、焦虑感和孤独感。

 出血、弄脏:

妊娠晚期孕妇,一切感觉良好,出血前无腹痛,无明显特殊征兆。有些孕妇出血多而不止,濒临休克。 孕晚期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如有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应立即到医院诊断治疗。

羊膜破裂(胎膜早破):

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称胎膜早破(羊膜破裂),表现为阴道流水。 孕期应尽量避免性生活,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羊膜破裂,造成胎儿早产。 胎膜破裂后,胎儿就推动了完整的羊膜保护,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同时脐带也容易脱垂,会造成胎儿死亡。因此,一旦出现阴道流水的情况,要立即去医院检查。

 产前焦虑:

过度焦虑和忧虑(不安的期待),感觉控制忧虑很困难,越来越害怕生产的来临。孕妇在孕晚期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消除产前焦虑,当然这需要孕妇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宫缩频繁:

在孕晚期,偶尔会感觉到肚子痛。有些人刚开始时还没感觉,只有用手去摸肚子时,才会感受到宫缩。到了孕晚期,这种无效宫缩会经常出现,且频率越来越高。 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 宫缩太频繁了即使不是即将生产,对宝宝也是不太好的,容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频繁宫缩持续时间长的话建议去医院看看医生,看是否需要做个胎监。 临盆开始的重要标志是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这种宫缩无法缓解,每次持续30秒以上,间隔5至6分钟左右。如果你的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规律,就表示分娩尚未发动,这种假阵痛是开始真正分娩的前奏和先兆。

前置胎盘:

阴道反复出血,无腹痛,常在不知不觉中流血,胎盘全部或部分覆盖于子宫口或子宫下段称为前置胎盘。病人有时可能没有任何感觉或只有轻微腹痛,但出血量可能很大,甚至引起休克、胎儿宫内死亡。 务必要把孕妇及时送往医院,也许需要马上进行剖腹产结束妊娠,轻症者也要在医生监护下继续妊娠。

心理护理:

在孕妇妊娠晚期,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担心。做好产前心理疏导,排除恐惧与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顺利分娩。孕妇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点,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唱歌、给画、编织等项目,以分散注意力,消除身心的消极情绪。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怀孕9个月注意事项,怀孕9个月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参与一些轻微的运动,避免心情烦躁,吸烟,酗酒等情况的发生,祝你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831/1405795.html

责任编辑:陈燕玲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