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症宝宝如何调理?
- 2010/11/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汗症在儿科亦属常见。但一般婴儿较成人易出汗,出汗也较多,是由于婴儿好动,加上肌肤稍疏所致,不作病症看。病理性的汗症分自汗和盗汗。自汗是不用发汗药和其他刺激因素而自然出汗,一般多为内伤杂症引起,是婴儿卫气不固、津液外泄的表现,所以汗出后有形寒、疲乏的现象。婴儿纯阳,病多易伤阴,阴伤过久则累及阳气,故婴儿常见自汗。盗汗是指睡时汗液窃出,醒后即收,收后不觉恶寒,反觉烦热,故又称“寝汗”。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以夜睡阴盛之时汗出。
北芪龙眼羊肉汤
用料:北芪15克,龙眼肉10克,羊肉100克,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将羊肉用开水稍烫,与北芪、龙眼肉同置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羊肉软烂,成浓稠汤汁。
② 早晚食肉喝汤汁,冬季适用。
功效:羊肉味甘性温、补血益气、温中暖肾,含丰富的蛋白质,有较好的滋补强壮作用;与益气固表的北芪、滋阴养血益心的龙眼肉同用,起到补气固表、益精养血的功效。
主治:体弱易感冒、自汗时出、形寒肢冷的婴儿。
注意事项:当已感冒和素体有热者不宜选用。
山萸肉粥
用料:山萸肉15~20 克,粳米60 克,水、白糖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② 早、晚温服,3~5 天为1 个疗程。
功效:山萸肉味酸,性涩、微温,为滋补肝肾、收敛固涩的要药,含有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山菜英昔及维生素A 类等物质;与粥同用,有补益肝肾、健胃敛汗的功效。
主治:肝肾不足、发育迟缓、体弱多病、虚汗不止的患儿。
注意事项:本粥酸甜可口,最适合婴儿口味。疾病愈后,可间断服食一段时期,以资巩固。但在发热期间,或小便淋涩时,均不宜服食。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01115/328477.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