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罐上没有注明的六个问题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6/2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给宝宝喝什么奶粉好” 在门诊或是微博上,始终是家长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但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奶粉罐子上没写,但你必须知道的事。

  “给宝宝喝什么奶粉好” 在门诊或是微博上,始终是家长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但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奶粉罐子上没写,但你必须知道的事。

  “洋奶粉”还是“本土奶粉”?

  选购奶粉首先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家庭的经济状况。毕竟奶粉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消耗得比较厉害。

  第二,购买便利的因素。无论选择哪国的奶粉,都无一例外的具有一定风险,千万不要因为购买不便利,而让小宝宝突然断了“口粮”。

  Tips

  同一品牌奶粉,因其产地不同,奶源和配方也会存在稍许差异。一些国内奶制品行业内的朋友曾告诉我,其实从生产设备上讲,国内和国外并没有什么差距。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我们不得不关心起那只素未谋面的母牛的生存状况。

  “贵的”还是“便宜的”?

  再贵的奶粉,它所含的基础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跟其他奶粉也是一样的,差别主要在于口感和微量元素、益生元、DHA等成分的细微不同。所以,根据家庭情况选择,不必盲目追求高端。

  选择购买奶粉的渠道

  第一,无论在哪里购买都要认准诚信度高的商家,保存小票,以便维护权益。

  第二,如需要代购,最好将此事托付给足够熟悉信任的朋友。

  网购奶粉的进货渠道疑云重重,比如销量大于当时生产量/出口量等,所以选择购买渠道务必谨慎、谨慎再谨慎!

  Tips

  选择哪种奶粉其实最终都得由宝宝决定,主要根据宝宝对奶粉口味的喜恶,生长发育和大便等其他一般情况的好坏来决定。所以在决定购买之初,最好能索要到一些小包装的试用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过你最好能亲自品尝一下宝宝的奶粉,某些品牌的奶粉,口味严重偏甜,长期食用甜奶粉,容易发生便秘,并且会影响蛋白质摄入,导致宝宝虚胖和过早蛀牙。

  如何给宝宝换奶粉

  给宝宝换奶粉,包括从母乳喂养转混合喂养,从一个品牌转另一品牌奶粉,同一品牌奶粉转不同阶段,都最好是在宝宝的健康情况良好时进行(没有腹泻、发烧、感冒等),接种疫苗期间最好暂不转奶。

  因为小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频繁换奶粉,容易引起消化道不适,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不建议给小宝宝换着奶粉喝。万一遇到非要换奶粉不可的时候,给小宝宝转奶的方法,可将两种奶粉掺着,每顿逐渐减少旧奶粉的比例,可于3~7天内转完。

 必须掌握的冲泡方法

  1.冲泡奶粉浓度必须适当,因为婴儿胃肠、肝、肾发育尚不完善,奶粉冲得过浓势必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造成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厌食或肥胖。

  2.用40℃左右的温水调配,水温过高,会使奶粉结块,无法充分溶解,也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此外,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免疫活性物质(如含双歧杆菌)等也容易遭到破坏,会使得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3.双手滚搓瓶身,使奶粉完全溶解,而非上下震动,以免产生大量气泡。

  奶罐子上没写的秘密

  1.首选母乳喂养,只有在母乳不足时选择混合喂养,在完全没有母乳或不能母乳时选择配方奶喂养。

  2.产后的最初3天,如果妈妈暂时没有母乳或者确实量很少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只能在吮吸母乳后,再用小奶杯或勺子喂配方奶粉。新生宝宝的消化功能非常弱,不能消化全奶,通常最初的3天喂1/3奶(多加2倍水),接下来的4天喂1/2奶(多加一倍水)。

  3.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通常需要在2次喂奶粉中间加喂一次白开水,简单的估算方法是每天的配方奶量与水量的比例约为100︰15。

  4.临时添加少量配方奶粉,可以用小奶杯或勺子加喂。

  5.不要因为添加了配方奶粉而放弃了母乳喂养,勤哺乳是促使乳汁增多的好方法,一旦母乳充足,还是可以停掉或减少配方奶粉,继续母乳喂养的。

  6.宝宝腹泻时,短期内可适当将奶粉稀释(根据情况如对半稀释),一般母乳可继续。严重的腹泻,医生会建议暂停母乳和配方奶粉,改为腹泻奶粉,病愈后仍然可以恢复以前的母乳和配方奶粉。

  Tips

  早产儿一定要选择专门的早产儿配方奶粉。因为早产儿的消化代谢排泄功能都比较差,所以要求配方奶粉中的总蛋白比一般配方奶粉要低,总热量比一般配方奶粉要高。

推荐阅读:

我国多种进口奶粉均贴牌生产

国内多种进口奶粉均贴牌生产

欧洲婴幼儿奶粉渐成热门商品

五类水解蛋白奶粉的选择攻略

奶粉限购母乳喂养最超值

五大强国奶粉限购各显神通

四川雅安灾区急缺奶粉等物资

奶粉浓淡程度影响宝宝肾健康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30620/960986.html

责任编辑:笑笑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