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喂养要多样才健康
- 2013/10/2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有一些宝宝,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足月就提前来到人世间,一般来说,早产儿因在胎内身体尚未生长发育充足,免不了比别的新生儿更弱些,所以照顾早产宝宝,爸爸妈妈要更为精心、细致。
有一些宝宝,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足月就提前来到人世间,一般来说,早产儿因在胎内身体尚未生长发育充足,免不了比别的新生儿更弱些,所以照顾早产宝宝,爸爸妈妈要更为精心、细致。
喂养问题
由于早产儿在医院多与妈妈分房而居,所以很多宝宝失去了吃母乳的机会。除了母乳之外,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就成了早产宝宝的最佳食品。但目前,专用配方奶粉只有在医院才能吃到。
由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非常不完善,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除了母乳和专用配方奶粉,大众化的脱脂奶粉成了宝宝必要的营养来源。
早产的宝宝肾脏没有发育完善,如果奶的浓度过高,对宝宝的体重增长会带来影响。因为早产儿的体内含水量很高,一般新生儿的含水量占人体的70%,而早产儿达到了80%-85%,体内含水量高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脱水。如果奶水浓度太高,从小便中带出的水分也越多,即便吃得再多,也会从小便中溜走,体重增长也会非常缓慢。所以早产儿的奶水浓度应是2:1,即2份奶,1份水,相比较而言,新生儿的奶水浓度是3:1的比例。 早产宝宝的早期阶段就是按照2:1的比例吃,一直吃到满月(假如提早出生一个月,宝宝虽然已经2个月了,但真正月龄应以满月宝宝计算),然后再逐渐按照3:1的浓度给宝宝喂奶,逐渐过渡到吃全奶。
除了市面上卖的脱脂奶粉外,家庭也可以自制脱脂奶--将普通牛奶煮沸,去掉最上面一层奶油,用同样方法连煮三遍即可。
喂养提醒:半卧位慢喂
●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时会发生吐奶及呼吸运动不协调现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进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会立即窒息致死。所以喂养时,最好使宝宝处于半卧位,奶嘴最好质地软,吸入孔大小适宜。如果发现溢奶,立即将宝宝俯卧或侧卧,让口中奶流出。对吸吮力很差的宝宝,可用小匙喂养,但需注意保持奶的温度,不可太凉。
●按需给宝宝喂奶。宝宝吃得慢是早产儿的进食特点,妈妈要有耐心,而且吃奶时要给宝宝一个休息时间:吃一分钟后,让宝宝停下来休息一下,等十秒钟后再继续喂食,这样可减少吐奶的发生。
保温问题
早产儿的皮下脂肪少,有相当的保暖要求。尤其在冬天,如果保温失当,会给宝宝带来更多病痛。当然宝宝离开保温箱后,身体已经慢慢学会控制体温,只要妈妈细心一点,这个冬天会很快过去。
冬天应该给早产儿一个温暖区域,至少在他活动的区域内温度正常。如果是空调房间,温度最好保持在22-26摄氏度左右。
对于早产宝宝的保温问题,妈妈应注意两个方面--
●给早产宝宝换尿布,动作要迅速。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否则宝宝会着凉。开始时如果妈妈不熟练,可以请爸爸帮忙。宝宝大便后要及时用温水洗干净,如果发现臀部红了,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引来麻烦的尿布疹,因为早产宝宝的皮肤抵抗力相对足月宝宝来说要差一些。为了小屁股的健康,尿布务必用开水烫一下,放在阳光下晾晒。
●洗澡时注意室温。在水里体温散热非常快,所以给早产儿洗澡时,室内温度还是高一点好。洗澡次数可根据情况和习惯来定,只要保证宝宝的清洁就可以了。
保温提醒:室温适宜
给宝宝保暖,并非越暖和越好。有些妈妈不注意,冬天的宝宝会被热出痱子。本来房间的温度就高,还给宝宝穿着厚棉衣,盖着厚棉被,宝宝身上很可能会发出很多小红点。
睡眠问题
对小宝宝的睡眠,妈妈感到最痛苦的就是日夜颠倒的问题。早产儿由于长时间住在灯光较亮、环境嘈杂的医院,已经习惯了医院里的作息规律。突然回到安静的家庭环境中,可能有点不适应,妈妈可借此机会调整宝宝的睡眠时间。白天多打扰、逗引他,让他清醒的时间长一些,晚上再多睡些。宝宝睡觉时,别忘了适时调换一下他的卧姿,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特别关照
①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洗净双手,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最好不要护理孩子,如果不得已,也要戴上口罩后再接触孩子,以防传染给宝宝。
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体内各种维生素及铁剂储存量少,应及时补充。出生后头3天医生会给宝宝维生素K11~3毫克/每日,维生素C50~100毫克/每日;出生后第10天起给浓缩鱼肝油滴剂3~4滴/每日。出院时,医生也会配一些营养素给宝宝,以补充他的先天不足。尤其在出生1个月左右,宝宝可能会发生缺铁现象,带宝宝复诊时,妈妈可就此向医生咨询。
及时与医生联系
●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体温下降到35摄氏度以下,或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时;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时;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时;突然发生腹胀时;发生痉挛、抽搐时。
●保持与新生儿医师密切联系以便随时咨询,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31023/98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