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解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12/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对于孩子而言爸爸妈妈是谁?爸爸妈妈就是他们心目当中的神、是无所不知的神,由于对父母的崇拜和信任、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的渴望、急于长大成人,所以孩子就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儿?”......

有一位家长说:“我儿子3岁,话特别多,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是什么?我一边干家务一边得不停地的问答孩子的问题。不理他吧,他就不停地问,直到把你问烦为止,有时候干脆吼他几句他才老实,过一会儿又开始进入重复模式,感觉我家按了个复读机,这孩子到底是故意跟我作对呢还是有心里问题?

孩子肯定没有心理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而是三到六岁孩子的共性,先听听孩子怎么想的吧。

“世界这么大,好多事我都不知道,太奇妙了,我什么都想知道,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博学,所以我特别想知道所有的事情,这个世界对我来说简直是太神奇啦。”

3-6岁是孩子的幼儿期,这个时期儿童的语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他们特别喜欢用提问的方式跟家长沟通,并且提问对这个世界进行更加直接的了解。

孩子的思想宽度远远大于家长。比如问一个成人“你觉得今天的月亮像什么?”成年人可能会说“像个盘子”或者说 “像个香蕉”,但你要问孩子“月亮像什么、太阳像什么?”,我去过很多幼儿园、学校,四十个孩子至少能给出我三十个答案。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宽泛的思维宽度?因为孩子想象力的空间非常大,对很多事都充满不解又很好奇。对于孩子而言爸爸妈妈是谁?爸爸妈妈就是他们心目当中的神、是无所不知的神,由于对父母的崇拜和信任、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的渴望、急于长大成人,所以孩子就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儿?”......

我们经常会说“如果你的孩子3-6岁,那你旁边就跟着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由此可见,孩子的状态并不是有心理问题,而是孩子正常的状态。

  面对孩子的疑问,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吼他或者说“你烦不烦啊”、“自己看书去”之类的回应,反而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求知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3-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单个词到简单的句子、再到复合句子,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愿意说话,但同时由于掌握的词汇量或能使用的句子相对比较贫乏和简单,所以儿童会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不断重复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心的感受。

这时,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沟通。虽然孩子不一定完全听懂,但这是一种外部刺激,外部语言环境刺激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和对句子的感受能力。

此外,在跟孩子交流时父母可以使用一些非词汇性的语言,比如眼神、肢体语言,让孩子感觉轻松和自然,孩子就会更愿意跟父母交流,也能吸收更多知识。

最后,孩子跟家长进行探索的过程可能有差错,而且有时候这个出错可能非常幼稚甚至是非常恶心,比如爸爸问妈妈,妈妈说“这个蛋糕像宝塔”,孩子会说“这个蛋糕像我昨天拉的臭臭”这个时候好象觉得恶心,孩子具有非常的想象力和联想性,家长一定要注意我们重点呵护的是孩子的自信、孩子的想象空间,家长不要太过于计较细节上的对错,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或被拒绝,慢慢地孩子就变得不爱提问了。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正处于三到六岁的年龄段,又特别爱提问、话特别多,这是个好现象,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跟孩子交流。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51215/1229095.html

责任编辑:梁燕君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