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女性想要二胎,有四个难关要闯
- 2016/2/10 来源:月子帮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高龄产妇生二胎,虽然要闯四难关,但是想要成功闯关其实不难,只要做好准备,重视孕前、孕中检查,一定会迎接健康宝宝的降临。
很多想要二胎的女性年龄都快达到35岁左右,对于她们,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从备孕到生产,她们需要接受更多检查、承受更大风险,才有机会孕育健康的“二宝”。
难关一 怀孕难
崔薇院长说:35岁的女性,卵巢老化,排卵功能受限,正常卵细胞数量大大减少女性怀孕几率开始下降,35岁以上想要怀孕的女性,在经过6个月的积极尝试后还没有怀孕的话,就应该去咨询专业医生了。
难关二 易流产
超过35岁的家庭,由于夫妻双方的精子卵子质量下降,结合时间不对,随着孕育的发生,大龄产妇非常容易出现流产现象,想要二胎的妈妈一定要做好产前检查。
难关三 畸形多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卵泡在卵巢中积存的时间过长,出现衰退。受精卵出问题的概率也明显上升。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导致先天愚型和各种畸形儿的产生。
难关四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主要针对一胎是刨宫产的女性,想要二胎的女性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有剖宫产史的。这些女性的胎盘非常容易出现所谓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和“瘢痕子宫”,二胎生产时很容易造成产后出血。
想要闯关并不难,产检做到心中有底
崔薇院长说:
高龄产妇生二胎,虽然要闯四难关,但是想要成功闯关其实不难,只要做好准备,重视孕前、孕中检查,一定会迎接健康宝宝的降临。
首先,想要二胎的家庭,男女双方都要及时到医院做孕前检查,了解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准备怀孕,孕前检查男女双方都要做,女性主要做妇科方面的检查,男性主要做精液分析检查、染色体异常等,夫妻双方共同检查血尿常规、病毒四项、了解有无家庭遗传或其他异常。
对于上环妈妈,需要怀孕的话,取出节育环后,一般最好是等到半年至一年为好。如果是急切需要怀孕时,要等2—3次正常月经周期,再受孕,以便给予子宫内膜一个恢复时间,利于优生。
其次,女性注意适当补充叶酸可预防胎儿畸形,日常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男性注意做好精子保健,戒烟酒、多运动,避免行房频繁,可选择在合适的排卵期进行同房。
第三,怀孕后准妈妈要密切关注受精卵在子宫里的着床位置,如果二胎是瘢痕子宫的妈妈,定期做孕期检查至关重要,而且最好提前住院待产,瘢痕性子宫越接近产期,破裂的危险越大,提前住院待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能够排查畸形儿,建议二胎家庭能够做无创DNA或羊膜穿刺,消减不良妊娠带来的伤害。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210/1259714.html
难关一 怀孕难
崔薇院长说:35岁的女性,卵巢老化,排卵功能受限,正常卵细胞数量大大减少女性怀孕几率开始下降,35岁以上想要怀孕的女性,在经过6个月的积极尝试后还没有怀孕的话,就应该去咨询专业医生了。
难关二 易流产
超过35岁的家庭,由于夫妻双方的精子卵子质量下降,结合时间不对,随着孕育的发生,大龄产妇非常容易出现流产现象,想要二胎的妈妈一定要做好产前检查。
难关三 畸形多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卵泡在卵巢中积存的时间过长,出现衰退。受精卵出问题的概率也明显上升。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导致先天愚型和各种畸形儿的产生。
难关四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主要针对一胎是刨宫产的女性,想要二胎的女性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有剖宫产史的。这些女性的胎盘非常容易出现所谓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和“瘢痕子宫”,二胎生产时很容易造成产后出血。
想要闯关并不难,产检做到心中有底
崔薇院长说:
高龄产妇生二胎,虽然要闯四难关,但是想要成功闯关其实不难,只要做好准备,重视孕前、孕中检查,一定会迎接健康宝宝的降临。
首先,想要二胎的家庭,男女双方都要及时到医院做孕前检查,了解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准备怀孕,孕前检查男女双方都要做,女性主要做妇科方面的检查,男性主要做精液分析检查、染色体异常等,夫妻双方共同检查血尿常规、病毒四项、了解有无家庭遗传或其他异常。
对于上环妈妈,需要怀孕的话,取出节育环后,一般最好是等到半年至一年为好。如果是急切需要怀孕时,要等2—3次正常月经周期,再受孕,以便给予子宫内膜一个恢复时间,利于优生。
其次,女性注意适当补充叶酸可预防胎儿畸形,日常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男性注意做好精子保健,戒烟酒、多运动,避免行房频繁,可选择在合适的排卵期进行同房。
第三,怀孕后准妈妈要密切关注受精卵在子宫里的着床位置,如果二胎是瘢痕子宫的妈妈,定期做孕期检查至关重要,而且最好提前住院待产,瘢痕性子宫越接近产期,破裂的危险越大,提前住院待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能够排查畸形儿,建议二胎家庭能够做无创DNA或羊膜穿刺,消减不良妊娠带来的伤害。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210/1259714.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