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多想被你看见!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3/5 来源:搜狐母婴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在孩子的生命早期(0-2岁),给予孩子及时、敏锐的回应,是一个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孩子通过哭、闹、或语言来呼唤父母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及时地给与孩子回应,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应答“哎”。

所以,天下所有妈妈们,如果爱你的孩子,请蹲下来,去看一看,听一听,你的孩子内心渴求着什么。如果你做不到,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冲突不断,请停止责备孩子,停止寻找孩子身上的“问题”。看一看自己的内心。是否你的内心还住着一个焦虑、忧郁的、恐惧的、甚至愤怒的小孩,以至于你缺乏能量,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反倒要孩子来满足、顺从自己。

如果你仍然不知从何下手,那么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陪伴孩子,并看见孩子。以下内容选自我的新书《陪伴是更好的教养》。

给孩子做自己的权利

孩子健康长大,是建立在他们的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除了生理需求,孩子的智力成长和心理需求同样需要被大人“看见”。

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可见,孩子是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学会爱的。

请多抱抱你的孩子,多对他们说:“我爱你。”

孩子需要自己的探索空间,这是他们学习的途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获得自我的成长。所以,请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曾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是孩子形成独立自我的关键。所以,请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给孩子选择权。给孩子相应的自由,表明我们信赖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我们。在大人允许的范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氛围。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 T 恤?”做选择并让孩子担负义务,这些虽是日常的行为,但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至关重要,可以帮孩子以更有力量的姿势走向这个世界。

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他们自己的烦恼。他们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会发脾气,会大哭,会看起来有些无理取闹,这些都是孩子发出的信号。做父母的,要能够放下身段,聆听孩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被理解了。要想当个更好的倾听者,父母们就不能只是用耳朵,更要用心。当孩子对你说话时,请尽量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情。孩子说话时,不要中途打断他,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上学的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都是最佳的倾听时刻。当然,你随时随地都能与你的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

倾听的过程中,请帮助孩子确认他们的各种情感(尤其是消极的),并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状态。当父母否定孩子的感觉时,孩子会感到孤独、失望,随之而来的就会是行为问题。只有当孩子的情绪、情感被接纳,他心里舒服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发展。所以当孩子大哭时,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给予孩子拥抱或目光安抚,并且说:“你很伤心,因为……”

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均请尽可能立即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说话,可使父母多一次懂得孩子、靠近孩子的机会,也可获得孩子的信赖。

最后,记得要放弃完美主义。父母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孩子们“无法让人接受”的一面,记得不要忙着纠正。请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时间,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接纳。

确保专门的亲子时间

父母再忙,也应该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在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带孩子出门,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全程都要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撑者和陪同者。

陪伴过程中,请传达正面信息,少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因为负面的口吻只会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负面行为上,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当做什么。孩子将脚抬到桌子上,消极的说法是“脚能放桌子上吗?这是放脚的地方吗?”积极的说法是“请把脚放下去,桌子是我们吃东西的地方哦!”

传达积极信息的另外一点,就是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总盯住孩子的缺点。也许有父母会说,我的孩子真的跟别人家的孩子没法比,就是一无是处啊!不是孩子没有优点,是父母没有发现。

需要提醒的是,陪伴孩子不仅仅是妈妈们的事儿,爸爸在孩子成长中也十分重要。爸爸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物质提供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如果你对照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请不要焦虑。你的发现就是转变的契机。请记住,没有完美父母,但我们可以通过更智慧的爱,滋养出更美好的孩子。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305/1271937.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梁燕君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