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私处流水是漏尿还是破水
- 2016/7/28 来源:孕晚期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在分娩时,羊水还可以让胎儿不会因强大的宫缩压力发生窘迫。对于母亲,羊水的缓冲会让母亲在胎动时不至于觉得不适,另外在分娩时,羊水流出会冲洗产道,降低了感染风险。
孕中期后,很多孕妈咪发现自己的内裤经常湿成一片,是“漏尿”还是“破水”?真有些傻傻分不清楚。但是,漏尿最多是孕妈自己觉得尴尬,倘若把破水当成漏尿,却很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羊水 竟然是胎宝宝的尿液
羊水是生命之水、是爱的源泉,但其实羊水的主要来源就是胎儿的尿,晚期还有胎儿的肺分泌的液体。在进入妊娠晚期,胎儿每天产生的尿液可超过1000毫升,羊水里面主要含有胎脂、胎儿皮肤细胞、毛发、白细胞等——一点儿也不浪漫。
但是,谁都不能否认羊水对于胎宝宝的重要意义。“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这个保护既针对胎儿也针对母亲。”由于羊水的存在,胎儿可以在其中自如活动,不会因长时间受到子宫壁的挤压而发生畸形,这对于胎儿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很重要,还能避免胎儿受到外界的碰撞而发生损伤。胎儿能正常吞咽羊水对于其胃肠道的发育也很重要。虽然他们其实是在喝自己的尿液,甚至混合了胎粪,但妈妈们别太纠结,胎儿的尿液和胎粪是比较干净的,羊水还有抑菌的作用。
在分娩时,羊水还可以让胎儿不会因强大的宫缩压力发生窘迫。对于母亲,羊水的缓冲会让母亲在胎动时不至于觉得不适,另外在分娩时,羊水流出会冲洗产道,降低了感染风险。
四招教你迅速分清“漏尿”OR“破水”
看颜色:羊水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偶尔混合少量血液变成淡粉色。
闻味道:尿液有氨水味,羊水没有异味。
看流量:漏尿通常流出的量较少,而羊水是从阴道流出,一般量大,且后续时多时少。
是否可控:孕妈咪可以尝试收缩阴道或用力压迫肛门附近,能停止的就是尿液,不能停止的就是羊水。
专家提醒,提前破水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宫内感染、脐带脱垂或胎儿早产等不良后果。因此,孕妈咪若通过以上方法判断不像是尿液时,不管孕妈咪当时在做什么,都务必立即躺下休息,并用旧衣服垫高臀部,防止羊水大量流出,由家人尽快送医就诊。
至于漏尿,虽然不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什么严重的威胁,但却会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给妈妈带来不少尴尬。据调查,孕期有70%的孕妈咪都存在漏尿现象。应对的方法包括不要做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如:抱小孩、提重物、坐矮板凳、弯腰捡东西(应该整个身体蹲下去)等。有慢性咳嗽或过敏打喷嚏的孕妈要及时治疗。使用托腹带,可以减轻腹部负担。另外,还可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728/1387852.html
羊水 竟然是胎宝宝的尿液
羊水是生命之水、是爱的源泉,但其实羊水的主要来源就是胎儿的尿,晚期还有胎儿的肺分泌的液体。在进入妊娠晚期,胎儿每天产生的尿液可超过1000毫升,羊水里面主要含有胎脂、胎儿皮肤细胞、毛发、白细胞等——一点儿也不浪漫。
但是,谁都不能否认羊水对于胎宝宝的重要意义。“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这个保护既针对胎儿也针对母亲。”由于羊水的存在,胎儿可以在其中自如活动,不会因长时间受到子宫壁的挤压而发生畸形,这对于胎儿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很重要,还能避免胎儿受到外界的碰撞而发生损伤。胎儿能正常吞咽羊水对于其胃肠道的发育也很重要。虽然他们其实是在喝自己的尿液,甚至混合了胎粪,但妈妈们别太纠结,胎儿的尿液和胎粪是比较干净的,羊水还有抑菌的作用。
在分娩时,羊水还可以让胎儿不会因强大的宫缩压力发生窘迫。对于母亲,羊水的缓冲会让母亲在胎动时不至于觉得不适,另外在分娩时,羊水流出会冲洗产道,降低了感染风险。
四招教你迅速分清“漏尿”OR“破水”
看颜色:羊水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偶尔混合少量血液变成淡粉色。
闻味道:尿液有氨水味,羊水没有异味。
看流量:漏尿通常流出的量较少,而羊水是从阴道流出,一般量大,且后续时多时少。
是否可控:孕妈咪可以尝试收缩阴道或用力压迫肛门附近,能停止的就是尿液,不能停止的就是羊水。
专家提醒,提前破水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宫内感染、脐带脱垂或胎儿早产等不良后果。因此,孕妈咪若通过以上方法判断不像是尿液时,不管孕妈咪当时在做什么,都务必立即躺下休息,并用旧衣服垫高臀部,防止羊水大量流出,由家人尽快送医就诊。
至于漏尿,虽然不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什么严重的威胁,但却会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给妈妈带来不少尴尬。据调查,孕期有70%的孕妈咪都存在漏尿现象。应对的方法包括不要做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如:抱小孩、提重物、坐矮板凳、弯腰捡东西(应该整个身体蹲下去)等。有慢性咳嗽或过敏打喷嚏的孕妈要及时治疗。使用托腹带,可以减轻腹部负担。另外,还可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60728/1387852.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