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或是孩子的情绪排泄物

医网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5/3/21 来源:搜狐母婴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3-6岁阶段的孩子如果对“尿屎屁”津津乐道,那是与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的。就像婴儿围绕“口欲”去感知世界和自己的关系一样,“脏话”或许是幼儿情绪的排泄物,借着这个载体,体验并发展着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我意识到只说了禁止的行为,并没有引导可以说的话。儿子想要自己拿东西,奶奶虽然好心想帮助,但那不是儿子需要的,儿子表达拒绝也没什么错,只是拒绝的方式不能被接受。于是我对儿子说,奶奶是因为想要帮助你,你不需要可以对奶奶说,“谢谢奶奶,我自己可以,不需要帮助。”

  一次他又恶作剧地对不熟悉的人说类似的话,我对他说:“好吧,你如此想说,每天晚上拿出10分钟专门说“屁”,时间到了才能做别的事情”。儿子立即反驳,“我就不要说!”

  淡化或没反应,有助于减少孩子说“脏话”的动力。

  有时儿童说脏话,是基于好奇测试成人的反应。如果成人理解背后的心理,就更可能淡化或者就像没听见一样。儿童可能会觉得没什么意思,而放弃继续说某些脏话。

  当然,这种不反应不是那种听到以后瞬间沉默,或者故作不反应,这也说明你在反应。真正的没反应是就像没听见一样,该干吗干吗。这样,可能会减少孩子说“脏话”频次。但是,孩子如果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中对他人说攻击性的“脏话”还是要引导一下。因此,淡化或不反应也要根据情境而定。

  接纳孩子说“脏话”的欲望,并进行合理引导。

  “脏话”既然被创造出来,就一定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使用的场景,简单绝对的禁止显然是僵化的,孩子要学会灵活地处理,学习使用自己的判断。

  有的儿童带着这个僵化的标准,自己抑制住想说的欲望,看见别人说就特别想要消灭掉,或者希望说者受到惩罚。他们容易变成卫道士式的报告者,“老师,小刚又说脏话了”,然后坐等小刚受到批评。

  父母可以先接纳孩子说脏话的欲望。“脏话可以说,但是得分时候。如果你和小朋友在一起逗嘴或游戏时,或者争吵时别人先用脏话说你了,你也可以使用表达你的心情。但是,对父母、老师、长辈不可以说这些话,那样是不礼貌的行为。你见过我对我的爸妈、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吗?”


本文来源: http://baby.ew86.com/a/20150321/1060761.html

责任编辑:王晶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